推荐理由
孩子放学后的交流方式影响深远!本文从真实育儿经验出发,揭示如何通过积极提问、认真倾听孩子的“废话”,避免负面暗示,守护孩子心理健康。暖心的亲子沟通指南,帮助家长用温暖语言引导孩子主动分享,建立信任与安全感,值得每位父母一读!
文丨鱼爸
1
盼望着,盼望着。小神兽们终于都归笼了。
但是,父母们揪着的心,也只能放松些许。每天等孩子放学后,又回到了 “鸡飞狗跳”的作业辅导现场。
而小神兽们每天放学回家后,还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在学校过得如何?
特别是刚刚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。父母更是放心不下。一见到孩子,就开始连环追问。你会发现有很多的问题里充满了焦虑。
展开剩余86%“今天有没有跟同学打架?”“有没有挨老师批评呢?”“你表现怎么样,哭脸了吗?”……
但是这样问,只会让孩子去想,自己有没有打架、有没有被老师批评。有的孩子为了让父母得到“满意”的答案,甚至会编造一些故事。比如哪个同学抢夺自己的玩具,是欺负自己。老师没有点名让自己回答问题,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呢?
还记得那时候小小鱼刚上幼儿园,我每天去园里接他。如果我问他:“你今天过得怎么样,玩得开心吗?”他就会跟我讲述那天跟小朋友玩了什么,非常开心。
如果我问他:“那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呢?”他会想很久,也会告诉我哪个小朋友推了他,或者跟他争东西。
现在接送弟弟小谦从幼儿园回来,我会问他:“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。”他会很详细地跟我说吃的食物是什么,是什么颜色的。
我跟他说,老师说你很棒哦。他会告诉我,今天又哭了一会,不过只有几分钟。我告诉他哭没关系的,只要我们能每天坚持上学就很棒了。
我发现,孩子放学后,父母跟孩子说点什么,聊什么样的主题。真的会影响到孩子对学校的感觉,还有他对同伴们的感受。
2
那跟孩子怎么聊呢?
一定要多聊点正面的问题,其实孩子会很愿意跟你谈。什么样的问题是正面的呢?比如“你今天有没有打架?”就是负面的,是对孩子的一种质问和否定。可以换成“跟同学们在一起,好玩吗?”就是正面的问题。
其实孩子更愿意聊正面的问题。有时,你问负面的问题,孩子以为你想要找他的麻烦了,是不是想凶他教训他。反而会支支吾吾或者避之不谈。所以,你很难得到真正想要的信息。
其次是问点具体的问题。假如你问孩子:“今天上课认真吗?”或者“今天学了什么呢?”这类问题,会让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你。
不如看看当日的家庭作业通知,知道孩子大概学了什么。就跟孩子谈谈当日所学的。
比如小小鱼刚上二年级,学的第一课《小蝌蚪找妈妈》。你如果跟孩子说,“今天,是不是学了小蝌蚪找妈妈,小蝌蚪到底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呢?我都记不清楚了,可以跟我讲下吗?”这样,孩子会兴致勃勃地跟你讲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。
然后还可以一起谈论下去,其他动物有没有这样的呢?一堂语文课开始,变成一堂科普课。
如果孩子数学课学了测量和单位。那真不要问数学学了什么?比如拿一件物品,要孩子来量量它的长度,再做一个记录。这样就能看出他在学校学得如何。
最后,有些问题,要慎重问。
有少数的父母,生怕孩子在学校里被惩罚。所以会追问孩子,老师是否打人、是否体罚人?这样会让孩子产生疑惑,“我的爸妈是不是很不放心老师,难道老师不好?”他们甚至会去悄悄观察老师,找一些问题出来,好跟父母汇报。这样还有心思跟着老师学习吗?
如果孩子说老师太严厉。或者谈到老师的缺点。父母反而应该告诉孩子,老师为何会这样做。
而且让孩子明白,老师也会有缺点,人无完人,你要学会包容。
3
还有很多孩子回家后,都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,父母反而插不进嘴。这时,你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说的都是没用的废话,所以爱听不听,只忙自己的。
一定要学会认真倾听孩子的“废话”。
父母的认真倾听,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倾听的好榜样。他们也会学着去倾听其他人讲话。
另外,在这些不起眼的“废话”里面,也许藏着重要的信息。
曾看到一个这样的小故事,记忆一直很深刻。
一个小女孩,放学回家后,告诉爸爸自己看到了鬼,很害怕不敢一个人睡。
幸好爸爸没有认为她胡思乱想,就耐心地问她:“这个鬼长什么样?”
小女孩儿说:“是黑色的,看不清楚,看一眼就消失了。”
爸爸认真地和女儿聊了很久,得知女儿“经常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鬼”。
后来这个爸爸专门请假提前下班,在女儿身后跟着她,终于在第三天看到一个戴着帽子的中年男子跟踪自己的女儿,他报了警,制服了这个跟踪狂。
保护女儿安全的,正是爸爸的耐心倾听。他没有觉得这是孩子找的不敢一个人睡的理由。也没有说孩子这是胡闹。
当孩子跟你提及一些听上去“天马行空”或者“莫名其妙”的事时。不要急着去打断孩子,说他们瞎说。反而要认真倾听,看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,到底是什么缘故。
4
父母,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。如果孩子嘟着嘴,委屈地从学校回到家。可不要着急,去责备孩子怎么这样。“你是不想上学吗?”“你在学校又惹祸了?”或是“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。”
可以轻声询问孩子:“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呢?”如果孩子不回答,也不要急。让他先洗手,放下书包,等他自己跟你来说。也许,他只是在回家的路上,没有抓住那只小昆虫呢?或者自己不小心摔倒了,正难受呢。
所以,相比于那些主观地责备而言,不如耐心地倾听一番再说。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,不哭、不发脾气,好好说。
父母说的话,往往体现了父母关注的焦点,也是引导孩子情绪和关注点的风向标。同时体现了父母的内心想法和生活态度。
你如果关注的是孩子的内心感受,就会问孩子“你今天开心吗?”、“有没有有趣的事呢,跟爸妈讲下。”
如果你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,会天天忍不住问,“今天上课认真吗?”、“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啊?”
正是这些关注点的不同,每天都在影响着孩子。不管如何,孩子回家后的第一句话,尽量温暖一点、平和耐心一点。就好像我们忙碌一天下班回到家中,希望听到家人温暖的话语和微笑一样。
你好,我是二胎奶爸,家有“恐龙专家”小小鱼和“车车迷”小小谦,很幸运与你相遇。鱼爸曾是童书编辑,非常喜欢孩子这个神奇的群体,后来回家全职带娃。
发布于:北京市益通网配资-炒股票杠杆平台-配资平台股票-实盘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